BenQ ScreenBar Halo 螢幕掛燈-有人說花四、五千塊台幣,來做隨便一個檯燈就能做到的事,完全就是智商稅,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我覺得呢?
接下來的內容會先從開箱體驗說起,介紹一下這燈到底能幹嘛,還有我個人用了一陣子後的使用心得,以及認為這個燈最大的價值在哪裡。
以下內容由開箱影片文案重新排版而成,想直接看影片的話也 OK!
這東西其實想買很久了,真沒想到最近和朋友又聊到的時候,正在猶豫要不要刷下去,BenQ 就來談了合作,在這先感謝 BenQ 中國分公司贊助,但該吐槽的幾點我也是不會少提,敬請放心!
開箱
從開箱開始看看,這過程的體驗也是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環節,剛收到的時候還想說這包裝真是極簡,非常不錯。
拉開才發現原來外面只是運輸盒啊!
真正的包裝採用線稿為設計。
需要用刀割開,打開後就能看到本體了。
有個算是可愛也小貼心的設計,是蓋子上緩衝物旁還寫了,「Hello! This is Halo.」。
紙盒內主要就是使用說明,待會我也會提到內容。
接著是新的這一代才有的無線遙控器,表面觸摸的地方是玻璃的。
外殼上半是金屬材質,下面是塑膠,功能和操作待會再來看細節。
再來就是燈的本體。
整個燈都有用各種塑膠保護,我是覺得這開箱體驗有點小繁瑣,也不太環保,每一個部位、每一個方向都用塑膠貼好貼滿。
但確實給商品本身提供了比較好的保護,相信廠商的立場這也是有點兩難,希望之後能有更環保,同時也提供相同保護的解決方案。
燈的本體做工精緻,外觀的話橫的部分整根都是金屬的,摸起來也非常舒服,雖然沒事是不太會去摸啦⋯⋯。
正面有 BenQ 的 logo。
角落則是產品名稱 ScreenBar Halo。
與螢幕接觸的內側有泡綿作為緩衝。
這邊就是可以調整角度,去搭配各種厚度不一的螢幕用的轉軸,畢竟這產品等於是第三代了,轉軸的部分肯定也沒什麼問題!
新的這一代的最大亮點,除了剛提到的遙控器以外,應該就可以說是增加了後方的補光,也就是這塊白色的部分。
另外還有附了曲面螢幕用的小零件,包裝物內容大致到這。
安裝
接著就是安裝掛上螢幕,方法超簡單,就依照說明書提示的。
簡單一句話說的話,就是「上方要保持水平就對了」!
只要確保這件事就能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一放上去第一腦中閃過的念頭就是⋯⋯
這不就是我家浴室鏡子上的燈嗎?
遙控器則是出廠就配對完成,使用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裝上電池,然後⋯⋯收工!
無線遙控器
先從這個無線遙控器說起,正中間是電源。
說明書有說這同時也是更換電池的指示燈,快沒電的時候會閃爍。
順時鐘看到的第一個「☀️」,應該淺顯易懂,就是調整亮度用的。
點一下之後,外圈這個金屬的部分是可以旋轉的,就是這麼簡單!
而且這圈圈轉起來很滑順,有種莫名的療癒感。
再來的「❤️」是我的最愛模式。
不是我本人的最愛,是這模式叫「我的最愛」,按住三秒就能記住目前設定的狀態,閃爍表示記憶成功。
正下方是調整三種打光模式,分別是「只有前面」
「只有後面」
還有「兩者都亮」。
然後「A」是自動調光模式,會根據環境調整亮度,色溫則鎖在 4000K,Google 了一下,是許多眼科醫師建議閱讀的色溫。
再來的「🌡️」當然就是色溫了,同樣是點一下後,旋轉外圈的金屬。
遙控器的操作大致就是這樣,再來說一下掛燈本體!
實際體驗
關於這個燈在科技方面的各種測試,已經有個叫做「先看評測」的頻道拍了很詳細的影片,進行了各種拆解和實驗,總之結論就是 BenQ 是最早開始研發這個產品的,一直到現在也是領先業界,所以以下我就著重在實際體驗的方面來講,畢竟我在所有的電子產品相關影片都有提到,我最在乎的通常不是規格數字,而是「體驗」!
我不敢說自己是專業攝影師,但至少相機也玩了十多年,我敢說我的眼睛是比大部分人更挑一點的,很多燈泡的發色我真的是一看就很倒彈。
首先作為一個燈,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提供照明,BenQ 這燈在這方面,是完全沒問題的!
官方給的數字,演色性大於 95,我手邊雖然沒有儀器可以進行具體的測量,但在我的眼睛看來,這個燈的表現我超滿意!
而且不光是演色性夠高這件事,由於燈的形狀以及角度,打出來的光線真的很均勻,傳統檯燈會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全都解決了。
以前我所用的就是很典型、很普通的檯燈。
先不說光線如何,即使已經是夾在桌板的邊邊,存在感依舊很強。
而且實際打開之後會遇到一個問題,也就是雖然我用的這種已經是有兩、三個關節是可以調整角度的,但就是要嘛太多光是照在我頭上,多少會感到刺眼,要嘛就是螢幕上有反光,這對於需要處理影像的我來說,真的是個非常困擾的事情。
這個螢幕掛燈說是「我看過最棒的桌面照明燈具」真的一點都不為過,BenQ 肯定是在前期研發花了非常多時間、精力,在把這個做為「燈具」,最基礎的、最根本的事情給做好了!
而這個新的一代,除了原本就有提供的「把桌面均勻照亮」的功能,增加了後方的補光燈會讓眼睛更舒服一點!
我並不是專業眼科醫生,但光從一個普通使用者的體驗來說,比起眼前的環境裡「只有一個螢幕的光照著我」跟「打亮前方環境的更大範圍,讓眼前的光線更均勻」比起來,肯定是後者相對舒服很多的。
這我 Google 了一下,很多醫師寫的文章也確實提到「好的光線不只是要夠亮而已,同時還得夠平均、對比不要太過於強烈」這點後方補光就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還有一點我個人覺得很棒的是「同一個空間內的燈具色溫不統一」會讓我非常不舒服,我還曾經因為這件事寫過某知名連鎖餐廳的意見回饋單,告訴他們用餐區裡只有某一顆燈泡跟其他的不一樣,用這個燈就沒這問題,2700-6500K 通吃!
我自己實際的使用情境,也就是跟著白天自然光的色溫調整。
晚上只有人造光的時候就偏暖這樣。
然後一般使用電腦的時候,掛燈就搭配螢幕亮度暗一點,要認真處理影片、照片的時候再一起調高。
在電腦桌前面閱讀也是極為舒適,真的是讓眼睛舒服很多!
很多人可能會很納悶「不過就是一盞燈,怎麼能賣到四千多塊台幣?」但相信我,這東西真的是用過就回不去,就算眼睛沒這麼刁、對演色性和均勻程度沒這麼有感,但我自己認為光是能省出桌面的空間、拿掉礙眼的燈具,就讓我覺得很值了!
但是⋯⋯
聽到這個「但是」就知道不太妙,我自己用起來有遇到幾個小問題,不過先強調一下這幾個「小問題」我認為都不是大部分人會遇到的,應該是我自己比較奇怪⋯⋯。
第一是燈放上了我平常用的主要螢幕,也就是蘋果的 Studio Display。
然後⋯⋯有發現嗎?
視訊鏡頭被擋住一大半!!!
如果是新的 iMac 可能也會遇到相同問題,雖然蘋果的使用者確實是相對少數,但這燈也出到第三代了,BenQ 自己也有螢幕的產品線是專門主打搭配 Mac 使用,不知道是真的從來沒人反應過這件事嗎?
而且這問題應該很好解決才對,只要下方挖成弧形之類的或許就搞定了吧?
希望 BenQ 未來能多照顧一下蘋果使用者。
第二是如果你和我一樣,螢幕並不是背面朝牆壁放,那就會有一條線掛在這,我個人是無法接受的,覺得實在太醜太混亂了⋯⋯。
我知道這同樣也是大部分人應該不會遇到的問題,因為即使螢幕不是靠牆放,很高比例的螢幕背面都是黑色,掛一條黑線也不會這麼明顯,但還是希望未來能有個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
我相信有藏線強迫症的人,絕對不是只有我一個。
第三是這個燈的 USB 居然不是 Type-C!?
我不知道是不是產品研發期間有做過什麼研究,得到數據或許現在真的 USB-A 的佔有率,相對還是比較高嗎?總覺得這麼新的產品不是 USB-C 實在不太合理。
第四是我個人偏好桌面上東西越少越好,這顆遙控器對我來說存在感稍微強了點⋯⋯
這點我拍過一款專為 Mac 設計的 4K 螢幕時有提過,那款螢幕也有個類似的東西讓我覺得有點困擾。
呃,剛好螢幕也是 BenQ 的⋯⋯
那我自己是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呢?
視訊鏡頭的第一個問題,幸好我原本就有外接第二個螢幕,所以改成掛到外接螢幕去了,當然桌面的光線均勻這件事,相對一定沒那麼好,但至少視訊鏡頭能正常使用。
掛一條線我無法接受的第二個問題,我的外接螢幕背面就是黑色,而且螢幕支架是有理線功能的,所以剛好就能把線藏起來,讓存在感降到最低。
第三個 USB 的問題有點因禍得福,剛好這螢幕上是有 USB-A 插孔的,可以用來幫掛燈供電,而且意外獲得了一個超棒的體驗加分!
由於電腦進入休眠之後,這個外接螢幕不像 Studio Display 是會保持正常供電的,所以掛燈會跟著外接螢幕一起熄滅,也就是說我只要人回到了電腦前面,喚醒螢幕的瞬間,掛燈就會跟著亮起來,回到上一次關掉之前設定好的亮度及色溫,而且這個亮起來的過程是有漸進的,並不是啪一下就全亮,看起來真是舒服。
但最後一個問題,也就是遙控器的存在,這似乎就無解了,大部分時候雖然能像上述說的一樣,一切都跟著外接螢幕自動開關就好,但偶爾還是會需要調整色溫和亮度,還真是無法就直接把這個遙控器藏起來。
所以我個人會希望遙控器跟掛燈上的控制並存,就像第一代的掛燈上面有按鈕一樣,用現在更好看的外型和材質,然後無線遙控器則改為選配。
背面的補光燈像我沒靠牆放,這個燈基本就是廢了,完全用不到,沒靠牆放開這個燈看起來超詭異!
如果和我一樣,背面補光用不到又不想要遙控器佔空間的話,那買最便宜的即可!
心得總結評價
在我剛提到插上外接螢幕後的用法和情境,如果要我用一句話總結這個產品,我會說⋯⋯
「這是一款存在感趨近於零的燈」
並不是這東西沒用的那種零存在感,而是這東西的存在,以及他所幫我完成「讓眼睛更舒服的這件事」幾乎就是零存在感。
它做得實在太好了,沒有反光、沒有醜陋的支架、沒有照在眼睛上的刺眼光線,就只是在那靜靜地跟著螢幕,該亮的時候亮起來、該暗的時候就熄滅。
如果你也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面,想對自己的眼睛好一點,或著也希望照明這東西存在感越低越好,還沒入手的話,找找看哪裡可以體驗,然後很可能鈔票就會變成了你喜歡的樣子,這真的是個只後悔沒早點擁有的東西啊⋯⋯
點這裡看其他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