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來開箱和實測的是我擺在工作室的新電視 TOSHIBA 65M550KT,全機提供三年保固,採用 IPS 超亮廣色域面板,還支援雙杜比 Dolby Vision 及 Dolby Atmos 規格、主流三種 HDR 格式,又有總共 40W 特別強化重低音輸出的 4K 電視,並就 Netflix、Disney+ 和 Apple TV+ 以及 PS5、Xbox Series X 主機來說說體驗心得。
本文已經拍成開箱影片,也可以直接觀看喔!
因為送來時直接就由他們的工作人員安裝好腳架和擺上電視櫃了,我要做的事情把就是膜撕掉還有接上手邊的 HDMI 裝置們,我的上一台電視同樣也是 65”,但插孔在幾乎正後方⋯⋯每次要插拔這些線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在這個過程我就覺得這電視太棒了!
如果像我一樣遊戲主機全平台制霸,甚至 HDMI 不夠插,又有「訊號潔癖」不喜歡經過 hub,那這個插孔的位置實在非常加分!
外觀
作為一個客廳裡面最具有存在感的東西,即使沒在看的時候外觀當然也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覺得電視邊框存在感太強的話,就好像它會一直提醒你「你現在在看電視、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這台就比我上一台的存在感低了不少。
體積薄、重量輕也對於移動或是壁掛加分很多,我的上一台同樣 65” 的 4K 電視含底座重量 27.6Kg,這台含底座居然才 19Kg!
我在拍這個開箱影片的時候,自己從電視櫃抱下來都還算輕鬆,但大型電視要移動,建議還是要兩個人才安全啦。
前面提到既然 HDMI 那些孔位移到了側邊,背面正中間就放了最主打的「20W 火箭炮重低音」這個待會會再提到。
東芝獨家火箭砲重低音
這邊我就先以聽覺來說說這台電視,雖然說音響、喇叭不能單純看瓦數判斷音質,但我以不算太嚴謹、讓人比較好理解的方法來對比一下,前一台我放在工作室的電視是 20W,現在放在家的電視也是 20W,這台官方給的數據是全音域 10W 兩顆,另外加上火箭炮重低音 20W,所以可以理解為這台電視是該有的都有,再額外多了單獨一顆重低音輸出。
這是市場上同級電視中,音效規格最好的機種,輸出功率差不多就是標準型 Soundbar 有的水準,而且像我電視周圍還有各平台主機和設備,就很需要節省安裝外接 Soundbar 的空間,同時也省下線材安插埠,空間更美觀,一舉多得,就像買電視時直接送聲霸!
聲音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平常很容易在買電視的時候被忽略,但實則無論是看電影、玩遊戲或是單純聽音樂,都是對沈浸感影響非常大的,而且除了多這個 20W 重低音,等於總共 40W 的音響,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支援 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的音效輸出。
Dolby Atmos 是杜比公司的一種新的立體聲規格,突破傳統 5.1、7.1 聲道的限制,讓使用者更有「被聲音環繞」而非「六個音響包圍」的感覺,我自己的體驗很有感的是高、中、低音也更分明了,而且在市面上買一顆支援 Dolby Atmos 的 Soundbar 大概都要 15,000 元以上,這台電視直接就內建在裡面了,偶爾在某些討論區或是社團聽到別人討論哪個平台、哪部片支援「雙 D」,其實就是在講支援 Dolby Vision 和 Dolby Atmos 啦!
「看得到」的技術
IPS 超亮面板
東芝這個 M550KT 系列與以往機種的最大不同,就是使用了 4K IPS 超亮面板(僅 65 型及 55 型),最大優勢就是增加可視角清晰度並減少光線穿透,而且亮度更高、色彩還原度也比其他面板更好,用白話來說就是坐在沙發最邊邊也不會顏色變怪怪的。
東芝廣色域
除了面板,搭配這個獨家技術,顏色對比更為鮮明亮麗,觀看明亮度高的場景,M550 的優勢顯而易見,而且還不只這樣!
三規 HDR
前面提到了「杜比雙規格」其中一個跟視覺有關的叫做「Dolby Vision」,我就順便跟 HDR 一起講,我花了一點時間認真了研究這個「杜比視界」到底跟 HDR 有什麼差異?本質上來說其實一樣的,只是制定格式和規則的公司不同而已,但同樣都是為了讓視覺上有更高的動態範圍,HDR 三個字攤開來說就是 High Dynamic Range 啦!用比較不嚴謹但最淺顯易懂的方法來解釋一下,就是能夠讓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一方面增強對比讓顏色更接近肉眼所見,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更多我們能看到的細節。
HDR 10
HDR 10 是最普及的格式,也就是超高畫質藍光的預設格式,主流串流平台 Netflix、Amazon、Hulu、YouTube、iTunes、Disney+ 全部都支援,因爲支援的最大亮度值到 1,000 尼特所以這樣命名。
HLG
至於 HLG 則是 Hybrid Log-Gamma,英國 BBC 和日本 NHK 共同發起的,最大目的是支援向下相容,也就是可以在不支援 HDR 的電視上也能正常播放,和 HDR 10 一樣都不需要授權金所以也被廣泛運用。
杜比視界 Dolby Vision
看名字就知道,這兩者就是 Dolby 杜比這家公司的專利啦!
因為每一個支援 Dolby Vision 的裝置都需要支付授權金,所以目前支援的影片還相對少一點,但因為同時包含了 HDR 10 的基礎層,所以被越來越多片商和設備採用,而且也是目前三者極限最強的,支援到 10,000 尼特的亮度和 12-bit 的色彩深度,白話來說就是能夠比前兩個 HDR 格式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同時也記錄下更多、更接近肉眼的顏色,我有找到一篇文章非常詳細介紹了這些差異,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過去看看。
順便提一下,若覺得有些影片明明支援 Dolby Vision 卻感覺暗部反而看太不到,那很有可能是環境光太亮了,杜比視界的設計是比較適合在近乎全黑的環境下瀏覽的,就像在電影院裡面的環境那樣,我自己就是在電視後面和側邊用間接照明來讓自己不至於走路跌倒而已,不但能減少反光也更可以看到暗部細節。
總之,如果你覺得搞清楚這些很令人頭痛,那其實也沒關係,因為這台電視同時支援 HLG、HDR 10 和 Dolby Vision 三種規格!
無論在使用什麼裝置,只要畫面、聲音有支援 Dolby 雙規格,電視就會在角落跳出通知。
串流支援比較:Netflix、Disney+ 和 Apple TV
講這麼多規格方面,可能還是有些人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會用上,甚至不知道哪邊找片源,沒關係,以下我就以自己有在使用的主流串流平台來分享一下。
大概是台灣最多人用的 Netflix
先說說目前我身邊最多人使用的 Netflix。
現在支援 Dolby Vision 的片已經不少了,Dolby Atmos 則數量不算太多,但也都陸續在增加了,比較新的片例如《星際牛仔》真人版、《紅色通緝令 Red Notice》還有我非常推薦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就是兩者都支援。
《Sex Education 性愛自修室》、《Stranger Things 怪奇物語》、《奧術》則是支援 Dolby Vision,但不支援 Dolby Atmos,只支援 5.1 聲道立體聲。
台灣剛開放的 Disney+
目前迪士尼自己的 app 實在各平台 bug 都不少所以有點混亂,在我剛收到電視時使用 Google Play 下載在電視內的 app 甚至連 4K 訊號都吃不到,不過又過了幾天我實際測試了電視內建的 app 是可以吃到 Dolby Vision 的,聲音方面我在拍這個影片的前幾天沒有問題,但要拍攝時又沒有顯示 Dolby Atmos 了,應該單純是 Disney+ 的 bug 導致,不久的將來甚至是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已經修復了,後來我則是用 Apple TV 4K 來看就都沒遇到這問題。
平台上無論新舊不少都已經支援雙杜比規格,新的例如《曼達洛人》、《洛基》和剛上映的《鷹眼》。
或是也剛下電影院還不算太久的《尚氣》。
這種都算新的影片不用講,甚至有些老片例如《小美人魚》、《獅子王》也都支援!
後者可是我人生第一部在電影院看的電影,現在居然能在家看到畫質這麼好的版本,片頭才到小獅子差點被丟出去的時候我就雞皮疙瘩了!
iPhone 使用者都有送的 TV+ 和 iTunes
至於 Apple TV 支援雙杜比的比例也不低!
蘋果的原創內容幾乎都支援雙杜比規格,例如《The Morning Show》、《Foundation 基地》。
在 iTunes 上租或買電影,例如《沙丘》、《銀翼殺手 2049》,大部分比較新的電影也都支援。
我有找到一個網站叫做「hdreport」,上面可以找到所有平台、任何一部影片支援哪些規格,但還是提醒一下,這種網站都不一定有馬上跟上平台的更新,還是以平台為準。
這幾天我測試了 Google Play 直接下載的各大串流 app、Xbox Series X 版、PS5 版和 Apple TV 4K 版,結論是 Apple TV 4K 版最穩定,幾乎沒有發生明明支援 Dolby 雙規格但卻沒吃到訊號的問題,一插上電視就偵測到支援 Dolby 雙規格。
畢竟原本定位就是以獲得最佳的觀影體驗為前提設計的產品,電視打開就在看串流的話非常值得投資,會省掉非常多相容性麻煩,我有寫過開箱文,有興趣可以點這裡看看。
其次是 Xbox 下載了「Dolby Access」這個 app 之後也都能吃到雙 Dolby 規格,但小缺點就無法直接對著電視遙控器用語音搜尋要找的內容。
PS5 則是因為 Sony 完全走了一條自己的路,實在跟 Dolby 就不太合了,待會會再提到。
Google Play app 版則 Netflix、Apple TV 都沒問題,Disney+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非常混亂,每天打開都可能支援的變成不支援、昨天不支援的今天又支援了,但畢竟內建在電視裡面了,省了開第二台機器的麻煩,又能搭配對著麥克風語音搜尋,沒有額外裝置的話就是等迪士尼更新囉。
Android TV 的優勢
當然,這個重低音不只可以拿來追劇、看電影,Android TV 的好處就是有 Google Play 可以不斷擴展應用。
Spotify
例如可以自己下載 Spotify,拿來聽音樂、聽 Podcast 也都沒問題。
AirPlay 和 Chromecast
電視雖然本身沒內建 AirPlay,但只要在 Google Play 商店裡下載 AirScreen,就能完全當作有一台 Apple TV 一樣把 iPhone、iPad 的內容投上電視。
這麼一來也就可以用這台電視來聽 Apple Music 或 Podcast。
也可以把 iPhone 錄製的影片用電視來播放給家人看!
Android 使用者的話更是連下載什麼的都不必,電視直接就內建了 Chromecast 可以做到上述功能。
最常摸到的遙控器
接下來說說遙控器。
開機配對完成之後就是使用藍牙來和電視通訊,所以平常不需要特別舉起遙控器對著電視,這個小小的差別對於喜歡在電視前面攤平觀看的肥宅我來說真是只能用舒爽來形容!
最常用到的訊號源切換就在電源的隔壁非常棒,還有「訊號源」和「電源」之間,有看到這個小洞嗎?
沒錯,這就是收音用的麥克風,在使用 YouTube 或 Disney+ 的時候可以直接對著遙控器講話。
Google Voice Search
「出一張嘴」就能搜尋想尋找的內容,而且要開啟這些 app 也都可以直接在遙控器下方按一下就開啟。
除了用來搜尋內容,遙控器還有個快捷按鍵可以直接喚醒 Google 助理,就和 Siri 一樣,可以隨時問他「外面有下雨嗎?」「今天天氣如何?」。
多媒體則是可以快速讀取插上電視的隨身碟,但我想這個現在應該大部分人不太會用到了。
最後兩個是 Google Play 商店和 Apps,像是 Apple TV 和 Disney+ 就能在 Apps 裡自己依照常用順序來排列。
還有一個非常貼心的功能,如果和家人同住或是和朋友合租,又想在深夜時段看劇、打電動,也不用怕穿牆力很強的重低音會吵到其他人,遙控器上的「音效」按下去,除了各種場景可以選擇外,還有「深夜模式」,開啟後就會大幅減低重低音,但保留中高音,
搭配本世代新遊戲主機
如果和我一樣電視打開有一半時間是開著遊戲主機,那無論是 IPS 超亮面板帶來的精細畫質還是 20W 火箭砲重低音帶來的震撼也會非常有感,在電視上面開啟「HDMI 2.0 增強格式」就能吃到 4K 60Hz 搭配 HDR 的訊號。
Xbox Series X
特別是如果常用主機是 Xbox 的話,Dolby 雙規格的部分真的是可以直接用兩個字來形容——「驚艷!」,視覺上杜比視界帶來更鮮明、亮麗的顏色,明暗對比更深邃,聽覺上 Dolby Atmos 更像是裝了一根 Soundbar,20W 火箭炮重低音在遊戲內遇到戰爭場面的槍砲彈藥、引擎聲、怪獸嘶吼、爆破時的沈浸感都有非常直接的差別,這對玩遊戲來說真的是加分太多了!《全境封鎖 2》、《刺客教條:起源》、《古墓奇兵:崛起和暗影》、《極速快感:熱焰和地平線 4》、《戰爭機器 4 和 5》、《Cyberpunk 2077》都已經支援 Dolby Atmos 了!
在主機設定內可以再自行確認一下是否已經啟用。
例如《極速快感:熱焰和地平線 4》,一打開遊戲就會跳出支援 Dolby Atmos 和 Dolby Vision。
賽車遊戲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引擎聲的聲浪變得紮實又渾厚,這對油門催落去那個爽感的提升就像近視了一輩子突然戴上隱形眼鏡一樣,整個世界清晰了起來!
而且拜 Dolby Atmos 所賜,像這種又有警車在鳴笛的高音、又有背景音樂和旁白講話的中音、穿插引擎聲的低音也都非常分明,真的別因為聲音看不到、摸不著就忽略了,這絕對是對沈浸感大幅提升的關鍵。
很多支援的遊戲也是包含在 Game Pass 裡面的作品,甚至不需要再額外花錢就能享受到喔~
PS5
至於隔壁 Sony,該有的 4K 60fps 和 HDR 10 當然也沒問題。
畫面上由於 IPS 面板顏色漂亮,從前一台電視換過來也是非常有感的提升,而且可視角 178 度,即使是電視前面坐很多人一起玩遊戲,也不會因為沒坐在靠近中間顏色就偏掉。
特別是拿來玩《死亡擱淺》這種原本就以風景極致漂亮著稱的遊戲太享受了!
搭配小島秀夫在挑選音樂方面的品味也對遊戲情境很加分,原本懶得重玩一次《死亡擱淺導演版》的我已經默默決定要用這台新電視再玩一次了!
不過聲音方面稍嫌可惜,由於 Sony 自己搞了個自家的特殊規格 3D 音效。
低音雖然有提升,但整體感並沒有 Xbox 差別這麼大,不過 PS5 其實不是不能輸出 Dolby Atmos,而是僅限於拿來看 4K UHD 光碟用,在這個 Dolby Atmos 應該可以算是主流規格的時候,Sony 這樣搞實在是有點煩啊⋯⋯雖說不支援 Sony 本家的 3D 音效,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這台電視無論如何多了額外的 20W 重低音,立體和分離的程度比起 Dolby Atmos 少了一點,但還是非常有感,即使是木耳也能很明確感到低音帶來的享受!
M550KT,買嗎?
最後說一下購買建議,前面提過因為是 Android TV,所以擴展性是沒問題的,像是 Disney+ 就是在我拍攝影片的前幾天才在台灣上線,都能夠在 Google Play 商店裡找到就下載下來,所以即使哪天真的出了什麼新的串流平台也不怕電視會沒得看,而且 Android TV 也是支援國內外影音串流平台最多的作業系統。
和我一樣主要觀看影片都是透過串流平台的話非常適合,這個額外多出的 20W 重低音絕對是差不多價位的電視裡對於沈浸感最有感的主打特色。
總之視覺方面目前主流的 4K 60fps 遊戲都沒問題,搭配 4K IPS 超亮廣色域面板,更明亮清晰,畫質沒話說,而且三種 HDR 也都支援,因此無論你最常用哪個串流平台都沒差,只要影片來源有 HDR 就都不怕看不到。
聲音方面無論是玩遊戲、聽音樂、看劇看電影,都因為這個總共 40W 含火箭炮重低音的聲音輸出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我甚至有點納悶為什麼這麼薄的電視可以發出如此渾厚的聲音,聲霸等級的音效真的很神奇。
整體來說,無論是追劇、玩遊戲,雙杜比的主流規格在未來幾年,支援的內容一定只會越來越多,而且東芝 M550 更提供進口品牌少有的三年保固,實際用了兩、三個禮拜,我自己和合租工作室的室友都非常滿意啦~